相较于2022年名单,2023年G-SIBs名单上榜银行数量上较去年少了一家,全球共29家银行入选。其中交通银行加入,瑞士信贷和意大利裕信银行被移出。另外,还有数家银行的档位发生了变化。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出炉
比较过去两年的名单,第五档(最高一档)继续处于空缺状态,第四档依然只有摩根大通一家;第三档的美银、花旗和汇丰也没有变化。
今年发生较大调整的是第二档的名单,除了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7家原本就在这个档位的银行外,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瑞银集团也在今年上升到了这个档位。对于这些升档的银行来说,需要从2025年1月开始面对更高一档的资本缓冲要求(从1%提高至1.5%)。
最后是第一档,瑞士信贷和意大利裕信银行被移出名单,(中国)交通银行上榜。瑞士信贷跌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原因是各项指标在过去一年里急剧萎缩。
G-SIBs体系,可以追溯到2007年,彼时在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背景下,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StabilityBoard,下称FSB)、巴塞尔委员会及全球主要国家协商确定,通过增加大型银行资本要求的方式,降低在危机来临时全球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和蔓延。
2011年1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了《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政策措施》,第一次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名单,其中绝大部分为G-SIBs,旨在识别那些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银行。
入选G-SIBs的商业银行,表明本公司经营发展和国际地位得到了有关国际组织的认可,有利于本公司降低筹资成本、增加业务机会、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资机构系统重要性整体上升
2023年全球共29家银行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中国共有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等5家上榜。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银行首次入选G-SIBs,位列第一组。近年来,交通银行(简称交行)在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的同时,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与有效性,业务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态势,市场地位不断夯实,国际影响力持续加强。
最新G-SIBs名单中,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组别由原来第一组升至第二组。这也意味着,2025年1月起,这两家银行需要面对更高一档的资本缓冲要求(从1%提高至1.5%)。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所在组别则未发生变动。
2023年中资银行系统重要性排名不断提升,一方面反映出我国银行业实力不断壮大、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如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由原来第一组升至第二组,这主要是因为2022年建设银行与农业银行同业间资产和负债均大幅增长40%以上。
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大型银行将面临更高的监管要求。FSB每年11月公布一次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名单,被评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后,商业银行将面临更高的监管标准,包括更高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要求以及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