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亏电油耗比公布还低!9.98万起售的秦L,在下一盘大棋?

中捷之车 2024-06-03 94055人围观

都看了昨天比亚迪秦L发布会的猛料了吧,售价仅9.98-13.98万的中型轿车,百公里亏电油耗可以做到2.9L,这你受得了吗?这台被誉为跨时代的产物的秦L,对于同级的其他车型来说,将意味着什么呢?咱们今天的故事,就从一场亏电油耗测试开始。

这不是一条广子,而是小编对于秦L实测亏电油耗1.88L/100km的亲身经历,以及这车上市后可能引发的蝴蝶效应的预感。合资和自主的A级轿车恐怕都要被波及,不信,大家往下看。

01. 亏电油耗真能做到1.88L/100km吗?

是真的,就在前几天,比亚迪组织了一场秦L媒体试驾活动,其中亏电油耗比赛环节,20家媒体的实测亏电油耗都在2.5L/100Km以下。小编和另一家媒体老师组队测试成绩为1.88L/100Km,排名第一。当然这里需要申明:本次油耗实测车型为80KM版本,非量产版。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这次测试结果的客观真实,比亚迪方面表现得非常严谨。说几个细节:一是车辆出发前的满油状态,是边加油边晃动车身,最后油箱口油面达到肉眼可见才算加满;二是所有车辆处于智能保电模式,即剩余电量15%,只能使用HEV模式行驶,无法切换到EV模式;三是所有车辆空调温度统一设置为全程24℃自动模式,测试往返全程约112公里,路段快速路和市区道路比例为7:3。以上三点被不少同行媒体用视频记录了下来,确保此次测试客观真实,且符合大多数车主家庭日常用车场景。此外,测试成绩也有一套严谨的计算公式: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不禁好奇,如此客观严谨的测试条件下,1.88L/百公里的成绩是怎么跑出来的?其实不难理解,既然测试是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为了追求成绩,参赛的专业汽车媒体老师们,当然会想办法利用各种条件方法,将能耗发挥得更极致。例如在车速上来之后,小编每次提速都是轻踩油门,配合动能回收,将动能消耗得尽量充分。同时在经历市区路段连续红绿灯时,小编会根据中控导航提供的红绿灯切换时间,尽量选择绿灯通行,避免踩刹车导致动能提前损失。显然,1.88L/百公里的成绩是刻意追求比赛成绩的结果,虽具备可操作性,但在注重效率的日常通勤中并非必要。

真正令小编感到惊讶的,是赛后自由拍摄时间段,在正常驾驶习惯下(不考虑刻意节能),秦L的亏电油耗表现依旧和官方公布的2.9L/百公里接近。实际亏电油耗能做到“2字头”,意味着秦L已经成为插电混动的领跑者。这对于车主用户和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又有什么影响呢?

02. 为什么重视亏电油耗?

从用户角度出发,为什么亏电油耗对于秦L这台混动车如此重要呢?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秦L在满油满电下的综合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了2100公里。和燃油车相比,它能提供新能源车的驾驶体验和更低的用车成本;和纯电车相比,它没有续航焦虑,目前加油还是比充电方便。进一步结合车主实际情况,一是很多家庭没法安装充电桩,买混动车平时会当做油车来开。二是长途自驾过程中,尤其是赶上节假日充电桩紧张的时候,为了省时间也会选择亏电行驶。综上所述,当秦L的亏电油耗低至2.9L/百公里,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的能耗来说,优势实在是过于明显,同时也优于很多同级别价位的混动车。特别是对于购车预算在15万以内的车主家庭来说,谁不会为省下一笔可观的用车成本而动心呢?

经过进一步了解,要做到“2字头”的亏电油耗,比亚迪在混动技术方面做出了不少突破。这就不得不提,比亚迪这次发布的第五代DM技术,其中创新三大架构功不可没。

以电为主的动力架构,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实现了全球最高46.06%的热效率,EHS电混系统通过极致的结构设计,功率密度提升70.28%,并大幅减少能量流动路径的损耗,综合工况效率达92%。插混专用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5.9%,保障“心脏”充分“供血”。三大核心部件的全面进化,为第五代DM技术塑造了强大的筋骨。

行业首个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第五代热管理架构上升到与动力架构相同的重要等级,从原来的各系统独立,提升到了整体架构的高度。它由前机舱热管理、电池热管理、座舱热管理组成,协同作战,确保能耗最低。这一架构让车辆在高温环境下,能耗最高节省10%,在低温下最高节省8%,确保了节能和舒适双重体验。

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集成行业首个插混动力域控七合一,实现了功能复用,功率密度提升18.3%。行业首创芯片集成,实现VCU(电压控制单元)和双MCU(电机控制单元)三脑合一,芯片算力提升146%,充分提升整车的集成度和性能。

用官方的话说,第五代DM技术,从省油、技术、设计、空间、驾乘、智能、安全各个维度,开创油耗2时代。

那么2时代的到来,对于当下车市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03. 油耗2时代对市场有何影响?

秦L的售价是9.98-13.98万元,覆盖的是A级车的主流市场,可是尺寸却超越了A级媲美B级,越级的空间优势无疑是一大加分项。而第五代DM技术这一核心竞争力,把亏电油耗干到了2字头,可谓一骑绝尘。然后是官方称为新国潮龙颜美学设计,可以说稳稳拿捏住国人的审美。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它来自如日中天的比亚迪,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足以让秦L无缝切入市场竞争。这才有了开篇的说法,秦L是一台跨时代的产物。

9.98万的秦L,相比早前的7.98万的秦PLUS,无疑是一枚更重磅的炸弹。短时间内,友商能否拿出同等实力的竞品来应对呢?如果可行,那势必将推动新一轮的技术升级大战。如果不行,那友商恐怕只能靠降价来维持竞争了。卷技术,还是卷供应链成本?未来车市将迎来怎样的新变化,咱们拭目以待!

编辑/王富贵

不容错过